望茅山(山在瑞金三十里)

绛石蒸暮霞,练江拂晴昊。
长风吹兰苕,波涛在芳草(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三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茅山地区的自然美景,语言简洁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绛石蒸暮霞,练江拂晴昊"用颜色和动作勾勒出壮观的景象:夕阳把红色岩石映照得像在蒸腾晚霞,清澈的江水(练江)仿佛在轻拂晴朗的天空。这里"蒸"和"拂"两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让静止的景物有了动态美。

后两句"长风吹兰苕,波涛在芳草"把镜头拉近到地面:大风吹过兰草和芦苇,草丛起伏如同水面的波浪。诗人用"波涛"形容草浪,既写出风势之大,又让柔软的芳草带上了江河的壮阔气势。

全诗最妙的是通过岩石、江水、花草这些寻常景物,组合出既宏大又细腻的山水画卷。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能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特别是最后用芳草模拟波涛的想象,既新鲜又贴切,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观察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