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阜山主人草书

山中一草屋,常与云相亲。野水碧千顷,渔舟来问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村景象,通过简单的几句话传达出了山野的幽静和主人的生活情趣。

首句“山中一草屋”,勾勒出简朴的生活环境,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诗人选择在山中建一座草屋,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表现出一种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常与云相亲”,进一步刻画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脱俗。山间的云雾缭绕,与草屋相伴相依,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亲近,还表现在心灵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第三句“野水碧千顷”,描绘了一幅开阔的山间水景图。这里的“野水”指山间的溪流或湖泊,色彩碧绿,广阔无垠。广阔的水面增添了画面的深远感,透露出一种闲逸悠然的气息。同时,“千顷”也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胸怀。

最后一句“渔舟来问津”,则增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当渔舟经过,向草屋询问路径时,说明了这里是一个隐秘而又不完全封闭的地方。这样的互动给山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外界保持着适度的联系,既不完全隔绝于世,又能享受山间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草屋、云雾、水波、渔舟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山居生活画卷,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