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松树环绕的幽静环境中读书弹琴的场景,充满了清雅闲适的意境。
前两句"碧松窝里着吾身,风在襟裙月在门"用非常形象的语言勾勒出环境:诗人身处松林之中,清风吹动衣襟,月光洒在门前。松树、清风、明月这三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纯净自然的空间,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
后两句"灯火未残弦诵习,一团清兴许谁论"转向描写诗人的活动:在灯火下读书弹琴,内心充满高雅的情趣,但这种清雅的兴致却无人可以分享。这里透露出一种既满足于独处,又略带寂寞的复杂心境。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自然的景物组合(松、风、月)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氛围 2. 通过"灯火""弦诵"等细节展现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3. 最后一句的转折,在闲适之余流露出淡淡的孤独感,让诗意更有层次 4. 语言清新自然,不用生僻字词却意境深远
诗人把日常生活中一个读书的夜晚写得如此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雅致和心灵的宁静。
徐侨
(1160—1237)婺州义乌人,字崇甫。早从学于叶邽。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调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史弥远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入觐,手疏数千言,上劘主阙,下逮群臣,无所回隐。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清。有《毅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