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烂柯山 其四

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
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
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僧人超脱尘世、达到心灵至高境界的状态。

前两句"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写僧人身份神秘,与同伴一起隐遁修行。"灭迹"不是真的消失,而是远离世俗纷扰。中间两句"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是核心,说明僧人通过修行达到了内心完全平静的境界(不动境),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解脱(圆寂)。

后两句"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用两个意象展现僧人的超凡:罗浮山是道教名山,暗示修行者不拘门派;"飞锡"是僧人使用的锡杖,这里说白天都能看见锡杖飞升,用夸张手法表现僧人已修得神通。

全诗通过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修行境界写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传递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的解脱不在于形式上的隐居,而在于内心达到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诗中僧人形象既神秘又真实,让读者对修行生活产生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