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思乡的细腻情感,用日常可见的景象和动作传递出深沉的惆怅。
前两句“浮云净尽倚栏干,西望南楼未得还”像是随手拍下的生活片段:云散天晴时,诗人倚着栏杆向西远望,却无法回到故乡的南楼。“浮云净尽”暗喻烦扰暂时消散,但“未得还”三字立刻点出无奈——再晴朗的天气也化解不了归乡的阻隔。
后两句“怕有旧人相借问,为梅移屋近孤山”更妙,诗人用幽默自嘲的口吻说:怕遇到老熟人问我近况,只好借口“为了赏梅才搬到孤山附近住”。表面上是为了梅花搬家,实际是漂泊在外的托词。“孤山”既是地名,又暗示孤独心境,而梅花象征高洁坚韧,反衬出诗人对故乡的坚守。
全诗没有直接说“我想家”,却通过看云、远望、怕被问话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克制的乡愁。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但每个字都藏着情感的重量,普通人读来也能会心一笑——原来古人思念家乡时,也会找点“赏花”之类的借口掩饰心事。
郑会
郑会,字文谦,一字有极,号亦山,贵溪(今属江西)人。少游朱熹、陆九渊之门。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十年,擢礼部侍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史弥远专政,引疾归里。卒年八十二。有《亦山集》。已佚。清同治《贵溪县志》卷八有传。郑会诗,据《全芳备祖》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