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欢游成逝波,盛华落残照。
每忆清池游,幽魂夜相吊。
君携手手时,云林正清妙。
天空露光动,襟衫见高调。
及来愁病侵,瘦骨冰棱峭。
君如镜中花,独向春光笑。
荒村酒味薄,沉忧何时疗。
日色不入梦,高星冻青耀。
空枝吟霜风,永夜兴悲啸。
嵯峨金张第,忽成野田烧。
安得明月中,长见君年少。
孤桐饱秋风,响作霜天鸿。
手翻九嶷色,下堕潇湘中。
谁言一寸路,不成西与东。
谁言少年时,不成衰老翁。
欲使胶漆意,通君山水衷。
尝恐金石奏,复为郑卫工。
所悲百年内,徒然羡华嵩。
华嵩有终极,愁泪终难穷。
愁泪一入地,春风无碧丛。
每忆清池游,幽魂夜相吊。
君携手手时,云林正清妙。
天空露光动,襟衫见高调。
及来愁病侵,瘦骨冰棱峭。
君如镜中花,独向春光笑。
荒村酒味薄,沉忧何时疗。
日色不入梦,高星冻青耀。
空枝吟霜风,永夜兴悲啸。
嵯峨金张第,忽成野田烧。
安得明月中,长见君年少。
孤桐饱秋风,响作霜天鸿。
手翻九嶷色,下堕潇湘中。
谁言一寸路,不成西与东。
谁言少年时,不成衰老翁。
欲使胶漆意,通君山水衷。
尝恐金石奏,复为郑卫工。
所悲百年内,徒然羡华嵩。
华嵩有终极,愁泪终难穷。
愁泪一入地,春风无碧丛。
现代解析
这首《忆旧游》是一首充满哀愁的怀旧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 今昔对比的哀愁: 诗的开头就点明主题:曾经的欢乐像流水一样逝去,盛年繁华如今只剩夕阳残照。诗人常常回忆当年与友人同游清池的快乐,如今只能在夜晚独自哀伤。那时的天空明亮,云林清幽,衣衫飘飘,意气风发。而现在,诗人被愁病缠身,形容枯槁,而友人却依然如镜中花般美好,在春光中微笑。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痛苦。
2. 孤独与无奈: 诗人身处荒村,酒淡无味,忧愁难以排解。夜晚无法入睡,只能看着冰冷的星星,听着寒风吹过空枝,发出凄厉的声响。曾经的豪华宅邸如今化为野田灰烬,更增添了世事无常的悲凉。诗人渴望在明月中永远看到友人年轻的模样,但这只是无法实现的奢望。
3. 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人以孤桐、秋风、霜天鸿等意象,比喻自己的孤独和漂泊。他感叹,谁说短短的路程不能分隔东西?谁说少年不会变成老翁?他想与友人保持深厚的友谊,像胶漆一样牢固,像山水一样永恒。但他担心,即使像金石一样坚固的誓言,最终也会像郑卫的音乐一样流于俗套。
4. 对生命短暂的悲叹: 诗人悲叹人生短暂,即使羡慕华山的巍峨和嵩山的崇高,也无法改变命运。忧愁的眼泪流不尽,即使流入地下,春风也不会再带来绿色的生机。这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深刻的感情。诗人通过今昔对比、自然意象和人生感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悲叹。诗中的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谁言一寸路,不成西与东。谁言少年时,不成衰老翁”这几句,更是道出了人生无常的普遍真理,令人深思。
许必胜
许必胜,字希文,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官终知无为军巢县。按:《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三作字克之,马迹山人,仕至显谟阁待制,忤时归里。《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十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