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昭明寺晨登东山顶

睡足山中雨,起探云里泉。
晓峰残月没,丛谷晴生烟。
涵岩才丈尺,正乃蛟龙潜。
振袂当天风,伫久识峻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过夜后清晨登山的所见所感,充满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悟。

前四句写清晨景象:诗人在山中雨声中睡醒,迫不及待去探寻云雾中的山泉。此时天刚亮,月亮还挂在山峰上,山谷里晨雾缭绕,阳光开始驱散雾气。这里用"睡足"二字显得很惬意,而"探"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好奇心。

中间两句写山岩水潭:看似只有几尺深的小水潭,却可能是蛟龙藏身之处。这里用蛟龙作比喻,暗示看似平凡的事物可能蕴含非凡,也暗喻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最后两句写登顶感受:诗人站在山顶迎风而立,衣袖被山风吹动,久久站立后才真正体会到高山的威严。这里的"振袂"动作潇洒,"伫久"二字则说明需要时间沉淀才能领悟自然真谛。

全诗通过"睡醒-探泉-观景-登顶"的时间顺序,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登山过程。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捕捉了晨光、雾气、山风等自然细节,同时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平凡中见神奇,需要静心体会才能感知真正的美。诗中动静结合,既有雨声、山泉的动感,又有伫立沉思的静态,读来如同跟随诗人一起经历这场清新的山间晨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