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乘航

渔火穿蓬罅,僧钟到梦边。
水乡多得月,野境远连天。
败苇流萤集,荒林宿鸟喧。
舟人苦无夜,未晓起炊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孤寂的夜航图景,通过五个画面层层递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水乡的夜色中。

前两句从细节切入:渔船上的灯火从草篷缝隙透出,寺庙的钟声飘到梦的边缘。这两个意象一实一虚,既交代了环境,又暗示了夜深人静的氛围。

中间四句展开大场景:月光洒满水乡,荒野的地平线连接着天空。这里用"得月"和"连天"两个动态描写,把静止的夜景写得生动起来。接着镜头拉近:残败的芦苇丛中萤火虫聚集,荒凉的树林里栖息的鸟儿在喧闹。这两句用"败苇""荒林"的萧条与"流萤""宿鸟"的生机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人的活动:船夫因为长夜难熬,天没亮就起来生火做饭。这个收尾很巧妙,前面所有静谧的景物描写,其实都是在衬托船夫深夜劳作的辛苦。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特写到全景再到人物,在宁静的夜色中暗藏着生活的艰辛。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白描,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孤独中带着坚韧的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