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描绘了柳絮在风中飘舞的灵动姿态。
前句"舞风初学絮"像镜头特写:春风中的柳絮刚开始学习跳舞,姿态还带着生涩的稚气。"初学"二字特别妙,把没有生命的柳絮写得像蹒跚学步的孩子,让人仿佛看见柳絮在风里试探性地打着转儿。
后句"带雨不成花"笔锋一转:沾了雨水的柳絮再也飞不起来了,原本轻盈的"花"顿时失了灵气。这里用"不成花"的否定句式,反而更强烈地衬托出柳絮本该如花般轻扬的特质。
全诗就像两帧连续的快照:前一秒还在风中翩跹,下一秒就被雨水打落在地。这种瞬间的动态捕捉,既写出自然景物的变幻无常,也暗含人生际遇的微妙转捩——美好事物往往脆弱易逝,刚展现出惊艳的一面,就可能被意外打断。诗人用最精简的文字,完成了对生命脆弱性的诗意观察。
姚孝锡
徐州丰县人,字仲纯,号醉轩。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授代州兵曹。金兵侵雁门,州将议以城降,孝锡投床大鼾,略不为意。后脱身移居五台,不仕。善治生,积粟至数万石,遇岁饥,尽出以赈贫乏,多全活。中年后,以家事付诸子,日与宾朋纵吟山水诗酒间。卒年八十三。有《鸡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