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山四负堂谒祁忠惠公像

呜呼忠惠天人姿,门第高华文采奇。
二十登科作司李,蛮陬猾吏无能欺。
报最俄膺谏垣擢,惠文脑后尤岳岳。
鸳湖选郎手障天,一疏披云折其角。
三吴地大多彊家,白昼击鼓惊吏衙。
绣衣少年美如玉,骢马一出人无哗。
中台入长十三道,逆党汗流观谏草。
仓皇请急归倚庐,四负名堂待终老。
南都草创吴民骄,公还持斧锄其豪。
三弊上言仅报可,擢公开府苏台高。
扬州镇帅本名贼,花门大纵南塘出。
骎骎略地窥丹杨,公檄要盟克以日。
大江鼓浪高崔嵬,传呼单舸中丞来。
通侯跽接健儿拜,辕门酾酒欢如雷。
奄儿翻案水火急,副相出都国人泣。
弹章并列三贤名,师弟相随返乡邑。
同文狱起城社倾,兴朝帝子安车迎。
殉国义同高刘死,观时耻逐姜商生。
一泓清绝寓园水,角巾屹然水中止。
讲学同源幸得人,柳桥携手王元趾。
画江犹子更从戎,巢覆狐儿缧绁同。
故宅幸留施舍后,藏书散尽乱离中。
承平回首闲居福,月榭风亭看不足。
夫妇清闺品画诗,弟兄别墅从丝竹。
梦醒人世已沧桑,终古山川对影堂。
青袍尚志孤臣痛,黄帛长攽御府香。
园名记在谁能续,平泉花石邻家鬻。
客过还凭础认亭,僧贫只缚篱为屋。
野菊寒泉荐一尊,魏庄耕稼几人存。
当筵莫奏湘累曲,我亦公家七叶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祁忠惠的明代官员传奇而悲壮的一生,用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忠臣的气节与时代动荡。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青年才俊的崛起(前8句)
用"天人姿""文采奇"描绘祁忠惠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二十岁中进士后,他惩治狡猾小吏、直言进谏折服权贵("鸳湖选郎手障天"指权贵遮天,而祁的奏折像利剑劈开云雾),展现刚正不阿的品格。

2. 壮年建功的辉煌("三吴地大多彊家"至"辕门酾酒欢如雷")
通过三个典型场景展现他的政绩:
- 在苏州整治豪强("白昼击鼓惊吏衙"表现豪强嚣张,而祁的出场立即震慑全场)
- 在南京肃清腐败("持斧锄其豪"比喻像挥斧除草般铲除恶霸)
- 在扬州智退叛军(用"单舸中丞来"的孤胆形象,对比叛军跪拜的戏剧性场面)

3. 政治迫害与坚守气节("奄儿翻案水火急"至"观时耻逐姜商生")
描写宦官专权时,祁忠惠和同道("三贤")被诬陷罢官。明朝灭亡后,他拒绝与新朝合作("殉国义同高刘死"用典故表明以死明志),最终在寓园投水自尽("一泓清绝寓园水"的描写悲壮而凄美)。

4. 沧桑之后的追忆(最后16句)
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哀思:
- 昔日繁华:夫妻赏画吟诗、兄弟奏乐游园的雅致生活
- 战后凄凉:藏书散失、园林荒废,只剩僧人在废墟上搭篱笆屋
- 永恒纪念:用"青袍""黄帛"等象征物,强调忠臣精神长存

艺术特色
- 像电影镜头般切换场景(从朝堂到战场,从繁华园林到断壁残垣)
- 善用对比手法(少年得志vs晚年殉国,昔日风雅vs战后荒芜)
- 人物形象立体:既是雷厉风行的官员,也是爱吟诗赏画的文人,更是宁死不屈的忠臣

核心精神
通过一个忠臣的传奇人生,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艰难选择——既要为民请命,又要坚守气节,最终用生命完成了对信念的坚守。诗中"清绝寓园水"的意象,象征着一种不容玷污的精神纯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