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郑国太挽词四首》中的第二首,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挽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一夕萱堂事已非:
这句诗描述的是,在短短的一夜之间,曾经熟悉的家庭场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的“萱堂”指的是母亲的居室,暗示了郑国太的母亲已经离世或者发生了某种变故。
2. 百年遗范在丰碑:
这句诗表达了郑国太的母亲留下的美好风范将永远留存。“丰碑”意味着她的品德和行为将像高大的石碑一样,永远被人们铭记。
3. 颁花玉殿春风暖,奉诏登楼夜漏移:
这两句描绘了郑国太的一生经历。“颁花玉殿”可能是形容他在朝廷中的荣耀时刻,如同在春风吹拂的玉殿里欣赏美丽的花朵。“奉诏登楼”则可能表示他接受皇帝的命令,担任重要的职务。而“夜漏移”则暗示时间的流逝,人生短暂。
4. 罢宴已闻修故事,回班那复见新仪:
这两句诗可能是描述郑国太去世后的情景。“罢宴”指的是宴会结束,“修故事”可能是指处理未完的事务。“回班”指的是回到朝廷或原来的位置,“那复见新仪”则表示再也无法见到他新的风采。
5. 音容寂寞应仙去,香火因缘只自知: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郑国太离世的深深哀悼。“音容寂寞”形容他的声音和容貌已经远离,即他已经去世。“应仙去”则表示他的离去如同仙逝一般。“香火因缘”是指与神佛之间的缘分,这里可能用来形容郑国太与家族、祖先之间的深厚联系。“只自知”则表示这种情感是深深的内心体验,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国太母亲以及郑国太本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悼,赞美了他们的一生贡献和美好风范,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离世的悲痛之情。诗人的用词精细,情感真挚,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感人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