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雨后清晨的寺庙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禅意。
前四句写景:细长的小草像孤独的河岸,春天的船只系在碧绿的梧桐树下。清晨放晴,山色朦胧如在梦中,残月还挂在柳丝之间。这里用"孤岸""春船""残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春日晨景。
后四句转入写人:古老的佛像让人心绪平静,荒芜的台阶仿佛能听到鬼魂的低语。整夜都在小火慢熬着药,瓦灶里的火光依然红亮。这里"佛古""阶荒"显出寺庙的沧桑,"煨药""火红"又带来人间烟火气,形成奇妙对比。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气息完美融合:既有"细草""春船"的清新,又有"佛古""鬼语"的神秘;既有"残月柳丝"的冷清,又有"瓦灶火红"的温暖。通过这种对比,展现了人在自然与宗教间的微妙心境——既享受独处的宁静,又需要人间烟火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