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立秋(壬午)

留云宿夜,驱风行晓,一叶青桐堕影。
十分暑病自难除,喜一见、秋来乍醒。
翻萤扇底,听蛩枕畔,小院芰荷香静。
半规皎月到三更,却怪是、罗衣渐冷。

现代解析

这首《鹊桥仙·立秋》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描绘了夏秋交替时的微妙变化,读来清新自然又充满生活情趣。

上半部分写立秋当天的景象:作者像赶羊一样把云留住过夜,又像牧童驱赶牛羊般让晨风带走暑气。一片梧桐叶落下,影子轻轻晃动——这是秋天到来的第一个信号。虽然暑热像顽固的疾病难以根除,但突然感受到秋意,就像久病初愈般令人欣喜。这里用"暑病"形容夏天,把季节拟人化,显得俏皮有趣。

下半部分转到夜晚:萤火虫在团扇旁翻飞,蟋蟀在枕边鸣叫,小院里荷花香气静静飘散。月亮从半圆渐渐移到三更天,这时才突然发现,单薄的夏衣已经挡不住秋夜的凉意。最后这个"怪"字用得特别妙,明明是自然规律,却写得像秋凉在和人开玩笑,把人对季节变化的迟钝反应写得活灵活现。

全词就像一组动态的节气特写镜头,从白天的云、风、落叶,到夜晚的流萤、虫鸣、月光,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多重感受,把"立秋"这个抽象节气变得可感可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生活细微变化的敏感,以及发现秋天突然降临时的惊喜,让我们也跟着体会到平凡日子里的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