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清雅生活,表达了他远离尘嚣、坚守内心高洁的志向。
前四句写隐士的日常生活:古琴挂在墙上,家门常关,只弹奏高雅的曲子,生怕被庸俗的耳朵听去。他像古人用露水研朱砂批注《易经》那样专注,焚香静坐细细研读佛经。这些细节展现了主人公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像现代人刻意远离手机干扰、专注阅读一样,追求精神世界的纯粹。
后四句转向自然景色:暮色中的群山泛着紫光,经历风霜的松树更显苍翠。这里用"傲"字形容松树,暗示隐士像松树一样在逆境中保持傲骨。最后两句直接点题:他独自隐居在山间,像夜空中不起眼的少微星(古代指隐士的星宿),无人理解他的选择。这就像现代社会中选择远离繁华、回归田园的人,虽然不被大众理解,却自得其乐。
全诗通过书斋生活与自然景象的交织,塑造了一个清高自守的隐士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孤傲,以及"松树经霜更青翠"的生命力,传递出坚守内心比迎合世俗更重要的价值观。
王谌
王谌(423-491年),字仲和,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大臣,三国时期曹魏司徒王朗之后,东晋太子少傅王雅玄孙,护军司马王元闵之子。初为徐州刺史沈昙庆主簿,交好湘东王刘彧。刘彧即位成为宋明帝,除司徒参军,带薛县令,拜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转黄门侍郎。南齐建立,以冠军将军历任诸王长史。永明九年(491年)卒,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