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虞部欧祯伯先生蘧园

松菊赋归来,森森一径开。
小池通阿耨,高阁望蓬莱。
远目扶桑出,樛枝倦鸟回。
逌然终吏隐,况复一仙才。
忆昨辞金马,投閒步紫苔。
地偏风飒至,衣但薜堪裁。
自种先生柳,争誇水部梅。
孤标谁可似,千古意悠哉。
兴在过逢数,情深凿落催。
馆能招隐辟,记取旧宗雷(以上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由闲适、远离官场纷扰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八句写隐士居所的环境:松菊环绕的小径通向幽静处,小池连接着佛经中的圣水("阿耨"),高阁能眺望传说中的蓬莱仙山。诗人用"扶桑日出""倦鸟归巢"的自然景象,暗喻隐士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生活状态。

中间八句通过对比突出隐士的选择:回忆当初辞去官职("金马"指代官场),如今漫步在长满青苔的小径。偏僻之地常有清风吹来,简陋的薜荔藤就能做衣服。这里用"自种柳树""欣赏梅花"的细节,展现隐士自给自足、寄情花草的淡泊。

最后四句点明主旨:这样的高人雅士("孤标")千古难寻,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宗雷"指代隐士朋友)饮酒赋诗、互相拜访,在简陋的房舍中享受着真正的精神自由。诗人用"凿落催"(酒杯碰撞声)这个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听到隐士们畅饮谈笑的欢乐场景。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和平实的生活细节,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做自己"的洒脱——不必追求荣华富贵,在简单生活中就能获得心灵的自由。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对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