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士鹄赴进士举兼柬黎惟敬欧桢伯梁彦国诸公

把袂骊歌越水滨,况逢秋尽倍伤神。
风尘赤羽须看剑,世路青云好致身。
别后几虚莲社月,到时应恋曲江春。
蓟门旧侣如相讯,为报烟霞一葛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送别朋友陈士鹄赴京赶考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期许和离别的感慨。

前两句写送别场景:在越水边拉着朋友的衣袖唱离别之歌,本就伤感,又恰逢秋天将尽,更添愁绪。"骊歌"指离别时唱的歌,"把袂"是拉着衣袖的动作,显得情谊深厚。

中间四句是对朋友的鼓励和叮嘱:在风尘仆仆的赶考路上要记得随身佩剑(既指防身武器,也暗喻保持文人风骨),面对仕途要把握机会施展抱负。诗人还提到"莲社"(文人雅集之地)和"曲江"(唐代进士及第后宴饮之地),暗示朋友既要记得故交情谊,也要珍惜功名机会。

最后两句是嘱托:如果京城的老朋友们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过着隐居生活("烟霞"指山水,"葛巾"是隐士装束)。这里既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也暗含对朋友仕途的祝福。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秋尽伤神"的离愁,又有"青云致身"的勉励,最后落脚在"烟霞葛巾"的洒脱,层次丰富。诗人通过"剑"与"青云"、"莲社"与"曲江"的对比,巧妙展现了文人既向往功名又珍视情谊的矛盾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