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尹伯洪之任晋陵
西门晓送舒晋陵,十里冲冲闻凿冰。邑侯生长单父邑,弹琴化行咸服膺。
民风莫讶北南异,身教始为今者称。我歌侯听意良苦,且住槽拨朱丝绳。
田间困悴非一日,锥刀割剥动千层。孱民不殊罝里兔,猾吏却如霜后鹰。
豪强结托相表里,机变聚集誇才能。茧丝何曾宿杼轴?粟穗况欲栖沟塍。
煌煌列宿在霄汉,扣首昊天呼不应。风声俗习一至此,问侯何以宽凌兢?
侯从胄监学古训,仁义楼橹身先登。雄谈浪浪泻河汉,伟度浩浩吞鹍鹏。
力行以言拯颓俗,定奋其力支崩腾。坐令凋瘵复完实,岂但贤劳不次升?
腐儒歌长侯勉听,无肉如陵酒如渑。歌长意苦白日暮,忽见新月上渔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舒伯洪的官员赴任晋陵时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当地百姓的困苦与官场的腐败,同时表达了对这位清廉官员的期待。
开头写清晨送别舒伯洪赴任,路上听到凿冰声,暗示晋陵地区百姓生活艰辛(凿冰可能是为了生计)。接着用"弹琴治县"的典故,夸赞舒伯洪像古代贤臣一样以德服人。
中间部分用强烈对比描写社会现状:百姓像陷阱里的兔子般无助,贪官却像寒冬的鹰隼般凶狠;豪强勾结、巧取豪夺,百姓的粮食还没进仓就被搜刮一空。这里用"锥刀割剥"形容剥削之狠,"茧丝""粟穗"的比喻更突显民生凋敝。
后段转向对舒伯洪的期待:说他饱读诗书、胸怀宽广如河汉,希望他能用仁义之道改变腐败风气。"仁义楼橹"的比喻很有意思,把道德比作攻城器械,强调要用仁义来"攻克"不良风气。
结尾回到送别场景:诗人苦口婆心劝诫,直到日落月出。最后"新月上渔罾"的意象很美,既点明时间,又暗含对新官上任带来新气象的期盼。
全诗用百姓视角写官场现实,既有对黑暗的揭露(如把贪官比作"霜后鹰"),也有对清廉的向往。语言生动形象,比如用"凿冰声"暗示民生,用"陷阱里的兔子"比喻百姓无助,都很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