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村
路盘白竹村,崎岖探穷谷。
居人八九家,林杪构破屋。
下惟四柱立,亭亭不附木。
仰视如鸟巢,夕暝梯云宿。
楼动晚风吹,万竿如戛玉。
已防虎豹害,复惧麋鹿触。
我行多仿徨,不敢岐路哭。
从者俱饥色,清潭聊手掬。
吾语勿苦饥,餐松毛羽足(写竹屋荒陋如见。)。
居人八九家,林杪构破屋。
下惟四柱立,亭亭不附木。
仰视如鸟巢,夕暝梯云宿。
楼动晚风吹,万竿如戛玉。
已防虎豹害,复惧麋鹿触。
我行多仿徨,不敢岐路哭。
从者俱饥色,清潭聊手掬。
吾语勿苦饥,餐松毛羽足(写竹屋荒陋如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远山村的荒凉景象,以及旅人途经此地的艰难感受。
开头写山路盘旋通向白竹村,道路崎岖难行。村里只有八九户人家,房子建在高高的树林顶端,破旧简陋。房子只用四根柱子支撑,孤零零地立着,像鸟巢一样悬在空中。到了晚上,村民要爬梯子才能回到这云端般的家中。
风吹过时,整片竹林沙沙作响,像在敲击玉石。这里的生活充满危险:既要防备虎豹袭击,又要担心麋鹿冲撞。诗人路过时感到彷徨不安,连在岔路口哭泣都不敢。随行的人都饿得脸色发青,只能捧起清潭水解渴充饥。
最后诗人安慰同伴:别为饥饿太苦恼,松针也能当饭吃(暗指环境虽苦但总有办法活下去)。全诗通过竹屋的奇特构造和山村的艰苦生活,生动展现了偏远山区百姓的生存状态,也透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