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造访一座古老寺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四句写景:诗人驾车来到古寺时已是傍晚,参天大树下的小路幽深静谧。寺门外群山连绵、满目苍翠,竹林间溪水潺潺、清音悦耳。这里用"乱山"形容山势起伏,"漱"字生动表现了流水冲刷石头的声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后四句抒情:诗人暂时放下尘世烦恼,享受这幽静栖居之所。他寻访古代高士留下的踪迹,思索着当年这里的禅宗风尚。最后以寺前苍翠的桧树作结,暗示虽然时光流逝,但古寺的精神依然长青。
全诗通过"晚叩""深径""翠色""清音"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氛围。诗人将眼前景、怀古情与禅意思考自然融合,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特别是结尾的苍桧树,既是实景描写,又象征着永恒的精神传承,余韵悠长。
薛嗣昌
河中万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徽宗时累官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后知太原府,以抚纳西羌功,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崇福宫。久之,知延安府。当迁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贬,多以欺罔获罪,言者并论之,降为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