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1910年上海爆发鼠疫时,人们恐慌混乱的社会景象。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讽刺的笔调,揭示了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的现实。
前两句把老鼠比作"祸胎",描写防疫人员翻箱倒柜检查时,反而引起更大恐慌。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越防控越混乱。
中间四句用"市虎""城狐"两个典故:人们像听到"街上有老虎"的谣言就盲目相信,而真正的隐患(城狐)却无人理会。更可怕的是,荒诞的防疫谣言满天飞——有人说要剖开孕妇肚子检查,还有人说要把小孩眼睛挖出来,吓得百姓魂飞魄散。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虽然知道抗疫需要科学方法(仁术),但愚昧的猜疑像迷雾般笼罩着人们。诗人既讽刺了愚民轻信谣言,也暗指当局防疫手段不当,整个社会陷入无知的恐慌中。
全诗像一组纪实镜头,既有"翻箱倒柜查老鼠"的具体场景,又有"孕妇小孩被谣言所害"的特写,最后定格在"科学救不了愚昧"的沉重叹息上。这种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入诗的角度,在今天看来依然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