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夜雨未止六昼夜水涨寇阻无人入城

昼夜雨滂沱,平畴变海河。
地如随水去,天岂厌人多。
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
积阴凝杀气,玄造意如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持续六天六夜的暴雨引发的洪灾,以及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全诗用浅显却有力的语言,传递出人在自然灾害和战争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前四句写暴雨成灾的恐怖景象:昼夜不停的暴雨让平原变成汪洋,大地仿佛要被洪水冲走,诗人甚至发出"老天难道是嫌人多吗"的悲愤质问。这里用"平畴变海河"的夸张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洪水肆虐的可怕。

后四句转向战乱带来的苦难。百姓既要缴纳军粮支援平叛,又要面对无休止的战争。"讨叛犹输粟,攻坚未掩戈"这两句通过"犹""未"两个字的转折,凸显出战乱与天灾叠加的残酷。最后"积阴凝杀气"将连绵阴雨与战争杀气相联系,用"玄造意如何"的质问收尾,表达对天意难测的困惑与控诉。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天地不仁的苍凉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地如随水去"的奇幻想象、"天岂厌人多"的反问、"玄造意如何"的叹息,让读者自然体会到人在双重灾难前的无力感。这种将个人情感融入客观描写的写法,比直白的哭诉更有感染力。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