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涪州江心巨石旁刻着的双鱼图案,借鱼的形象表达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前两句写人们想预知丰收年景的征兆,看到石刻双鱼仿佛正在水中浮游。这里用鱼"扬鬐"(鱼鳍摆动)的生动姿态,暗喻吉祥之兆正在显现。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双鱼的祥瑞意义:它们只是悠闲地在水草间嬉戏,不用担心被人钓起;虽然离开了水却不像干涸车辙里的鱼那样窘迫,作为祥瑞比"跃舟"(典故中预示战乱的怪鱼)更吉祥。诗人用"吞钩""居辙"等普通人熟悉的捕鱼场景,反衬出此刻的安宁。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要知道在这圣明时代,万物都沉浸在浩荡恩泽中,这种盛况是任何时代都难以比拟的。"涵泳"二字既指鱼儿畅游,又暗喻百姓沐浴盛世恩泽,一语双关。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通过江心鱼石刻这个小景物,折射出对整个时代的歌颂。诗人没有直接说盛世多美好,而是用鱼儿不用怕钓钩、不会缺水这样的日常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太平年代的珍贵。
朱昂
(925—1007)南阳人,后徙潭州,字举之。朱葆光子。少好读书,时朱遵度称“朱万卷”,昂称“小万卷”。宋初,为衡州录事参军。真宗咸平二年,召为翰林学士。逾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喜购奇书,以讽诵为乐,自称退叟。卒,门人私谥正裕先生。有《资理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