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对比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智慧。
前半部分刻画了现代人忙碌却空虚的生活状态:太阳下山时工作暂停,太阳升起又继续奔波。人们沉迷物质享受,昼夜不分地追逐欲望,却不衡量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最终只是徒劳地度过一生。这里用"碌碌空劳生"生动表现了现代人像仓鼠跑轮般忙碌却无意义的生存状态。
后半部分则用东汉隐士庞德公的故事作为正面榜样。他选择搬到鹿门山隐居,与山月同眠,伴着田间云雾耕作。这种远离喧嚣的生活反而让他的名声更响亮,收敛欲望后精神境界更开阔。诗人特别赞赏他留给子孙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一份"清约"——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揭示的现代悖论:拼命追逐反而失去更多,主动放下却能收获更丰盛的人生。就像手机充电一样,看似停下的休息时光,其实是在积蓄真正的能量。诗人通过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邀请我们思考:什么才是值得传承给后代的人生财富?是银行卡里的数字,还是面对山月时的那份从容?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