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石甫先生蒙恩赦复官四川奉寄 其一

天末旌旗气独森,翻令骄虏耻为禽。交章附和时流议,一斥徘徊圣主心。

几见捷书传驿上,共忘烽火照江深。陈汤功罪凭谁讼,曾有军民涕满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听闻一位叫石甫的官员被赦免复职后,既感慨又复杂的情绪。

前两句用战场比喻官场:天边的军旗看起来威风凛凛,但敌人(政敌)反而耻于被这样的军队俘虏。暗示看似威严的官场,实际可能外强中干。

中间四句写现实矛盾:大家都跟风上书附和主流意见,但皇帝其实在处罚时很犹豫。现在捷报频传(可能指战事或政绩),人们却忘了战火曾烧到江边的危机。这里暗指官场跟风现象和人们善忘的本质。

最后两句用历史人物陈汤作比:他的功过谁能说清?但至少军民为他流泪。既是为石甫鸣不平,也表达功过难定、但真心为民的人会被记住的观点。

全诗通过战场比喻和典故,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态的深刻观察:跟风从众、真假难辨,但真正为民做事的人,历史自有公论。语言凝练,借古讽今,既有对友人的声援,也有对现实的批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