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旧中年逾八十者王谨斋张菉园姚惜抱已八十者仆与光漱六作五老歌
谨斋地上飞行仙,往来滇南东西川。薄宦归来清俸钱,一童一屐摇长鞭。
今朝跳上过江船,菉园当时美少年。方瞳碧眼窥残编,耳聋那知尘俗喧。
饮酒食肉夜安眠,左右就养后昆贤。惜抱清显天下传,翰墨文章谁比肩。
钟山之旁砚为田,欲归不归岂流连。名家旧物惟青毡,雨耕虚度殊索然。
不材散木徒迁延,旧游空忆歌舞筵。冷吟细响如秋蝉,愿诣帝所闻钧天。
漱六一第四十年,谁能置之冠盖前。第力垂竭神明全,倔强不杖不受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位年过八十的老友各自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感悟,语言生动,充满人情味。
第一段写王谨斋像个"地上飞行仙",年轻时在云南四川一带奔波,做着小官攒下积蓄。如今老了,带着一个书童、拄着拐杖就能出门,今天还灵活地跳上渡船,展现出老当益壮的精神。
第二段写张菉园,年轻时是美男子,现在眼睛依然有神,爱看书。虽然耳朵聋了听不见世俗喧嚣,但能吃能睡很自在。儿孙孝顺照顾他,晚年很幸福。
第三段写姚惜抱,他的文采天下闻名,在钟山旁以写作为生。虽然有名望却保持淡泊,家里最值钱的就是旧毛毯,透露出文人清高的品格。
第四段是诗人自述,说自己虚度光阴像没用的木头,回忆过去热闹的宴会,现在只能像秋蝉般低声吟诗,表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最后写光漱六,四十年来远离官场,虽然体力衰退但精神矍铄,性格倔强不服老,拒绝别人搀扶,展现出独立要强的个性。
全诗通过白描手法,用"跳上船""耳聋""倔强不杖"等生活细节,生动刻画了五位老人不同的性格和晚年生活。没有刻意说教,但透过他们的人生状态,自然流露出对生命豁达的态度:老了也可以活得精彩,关键是要保持自己的本色。诗中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的珍惜,读来亲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