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送昭远诗韵寄昭远昆仲
六经学不传,谁能寻坠绪。
君家有师承,不数虫鱼注。
公子韦氏门,粲若五星聚。
胸中容万顷,一一黄叔度。
人情悦纷华,世路争驰骛。
取乐须臾间,转首已失据。
余生末俗中,蚤幸识夷路。
折桂从乃翁,频年麾不去。
冉有岂辞仆,樊迟亦能御。
雍容荆渚间,夫子步亦步。
初从言下入,筌蹄索鱼兔。
终遂义中行,良乐驱骐絷。
有时坐终夕,收视息浮虑。
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处。
别来能几时,心月翳云雾。
诸郎幸不远,寄语多予悟。
坐为尘事撄,空咏别知赋。
遥想玉华游,春梦如飞絮⑴。
君家有师承,不数虫鱼注。
公子韦氏门,粲若五星聚。
胸中容万顷,一一黄叔度。
人情悦纷华,世路争驰骛。
取乐须臾间,转首已失据。
余生末俗中,蚤幸识夷路。
折桂从乃翁,频年麾不去。
冉有岂辞仆,樊迟亦能御。
雍容荆渚间,夫子步亦步。
初从言下入,筌蹄索鱼兔。
终遂义中行,良乐驱骐絷。
有时坐终夕,收视息浮虑。
了了不可言,明明有佳处。
别来能几时,心月翳云雾。
诸郎幸不远,寄语多予悟。
坐为尘事撄,空咏别知赋。
遥想玉华游,春梦如飞絮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昭远兄弟的,表达了对学问传承、人生追求和友情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学问传承的珍贵 诗的开头感叹儒家经典(六经)的学问逐渐失传,很少有人能继承。但称赞昭远兄弟家学渊源深厚,不像那些只会死抠字句的学者(虫鱼注指繁琐的考据),而是像韦氏家族(汉代学问世家)一样才华出众,胸襟宽广如黄叔度(东汉名士,以德行闻名)。
2. 对世俗的反思 中间部分批评世人追逐浮华享乐,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作者庆幸自己早早认清了人生正道(夷路),并追随昭远兄弟的父亲学习,像孔子弟子冉有、樊迟一样虚心求教。在荆州(荆渚)与昭远相处时,亦步亦趋地学习,从言语领悟到实践真谛。
3. 修心的境界 描写静坐沉思的状态:放下杂念后,内心会达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清明境界。但分别后,这种心境又被世俗烦恼遮蔽(心月翳云雾),希望昭远兄弟能点拨自己。
4. 友情的牵挂 结尾说虽然被琐事缠身,仍通过诗歌寄托思念。想象昭远在玉华山的悠游生活,而自己的怀念像春天的飞絮般萦绕不绝。
诗的核心魅力: - 用对比手法突出真学问与浮华生活的价值差异 - "胸中容万顷""心月翳云雾"等比喻生动形象 - 通过求学、静思、离别等场景,展现知识分子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语言质朴但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敬重,也有对人生方向的坚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