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道中病卧至章门小差时值清明

过岭风花陌上狂,冥冥细雨搅孤航。客中人病经寒食,愁里莺啼入豫章。

垂柳军城残日动,新烟渔浦战云荒。不知麦饭江村路,寂寞谁来吊国殇。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生病,恰逢清明时节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描绘沿途的风景和自身的处境,表达了一种孤独、忧愁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首联"过岭风花陌上狂,冥冥细雨搅孤航":翻山越岭时看到路边的野花在风中狂舞,昏暗的细雨中只有自己孤独的小船在行进。这里用"狂"字形容花朵,暗示时局动荡;"孤航"则突出作者的孤独。

颔联"客中人病经寒食,愁里莺啼入豫章":作为客居他乡的游子,在寒食节期间生病了,带着忧愁听着黄莺的啼叫进入豫章(今南昌)。寒食节本应祭扫先人,但作者却独自漂泊,更添愁绪。

颈联"垂柳军城残日动,新烟渔浦战云荒":夕阳下的军城柳枝摇曳,渔村新起的炊烟与战云交织,显得荒凉。这里"军城"、"战云"暗示当时战乱未平,百姓生活艰难。

尾联"不知麦饭江村路,寂寞谁来吊国殇":不知道在乡间小路上,还有没有人用简单的麦饭来祭奠为国捐躯的英灵。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死将士的哀悼,也隐含着对人们可能已经忘记这些牺牲者的担忧。

整首诗将个人病旅的孤寂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结合起来,清明时节的特殊氛围更强化了这种哀愁。作者通过风雨、孤舟、病躯、战云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形象。最后关于"国殇"的发问,尤其能引发读者对历史、对牺牲者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