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月

秃树垂垂立,荒陂漠漠投。
增寒疏磬到,生晕数峰浮。
鼠齧墙根石,乌残溪上舟。
低吟微月里,成就一宵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寂静的月夜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愁。

首联"秃树垂垂立,荒陂漠漠投"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画面:光秃秃的树木无精打采地垂立着,荒芜的山坡在暮色中显得格外空旷。这里用"垂垂"形容树木无生气的样子,"漠漠"则表现出环境的荒凉感。

颔联"增寒疏磬到,生晕数峰浮"写听觉和视觉感受:远处传来稀疏的钟磬声,更添寒意;月光下,几座山峰若隐若现,仿佛漂浮在夜色中。"增寒"二字巧妙地将声音与温度感受联系起来。

颈联"鼠齧墙根石,乌残溪上舟"用两个细节描写:老鼠在墙根啃咬石头,乌鸦弄坏了溪边的小船。这些不寻常的细节暗示了环境的破败,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

尾联"低吟微月里,成就一宵愁"点明主题:诗人在微弱的月光下低声吟诵,整夜的愁绪就这样形成了。这里的"成就"不是指成功,而是指愁绪的积累和完成。

全诗通过秃树、荒坡、寒磬、晕月、老鼠、乌鸦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冷清孤寂的意境。诗人将自己的愁绪融入这些景物描写中,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艺术手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