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王文成公)在铨曹署(类似人事部门)题名碑上的故事,通过石碑引发对王阳明的评价和感慨。
前四句说王阳明当年上书直言(抗疏)才当上郎官,在石碑上留下崭新的题名。他虽是文臣却展现了军事才能,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叛乱(平猺),用儒生的身份带兵打了胜仗。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说人太优秀反而招祸——他立了功却被人诽谤,才华太高反而被学问所拖累。这是对王阳明坎坷遭遇的感叹,也暗含"枪打出头鸟"的人生哲理。
最后两句回到石碑本身:虽然历经风雨,后人仍勤加擦拭这块残碑。将王阳明与赵鼎、顾炎武这样的名臣贤士相提并论(赵顾可同伦),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
全诗通过一块办公室里的旧石碑,串联起三个层次:石碑的现状→王阳明的功绩与遭遇→后人的追思。用"残碑"这个具体物件,既写了历史人物,又暗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深意,短短八句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