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曲

香雨飘红换新绿,雏鸾怨咽参差玉。
画阑坠露泣残妆,远翠愁山蛾黛蹙。
劳劳乳燕说乌衣,海天凝云烟草迷。
东流苦长西日短,惆怅花前?畐卮。
绣幕深沉雨声小,梦入神山良夜悄。
镜里韶华又一年,曲渚鸡鸣锦屏晓。

现代解析

这首《晚春曲》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细腻画卷,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的相互映衬,传递出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淡淡哀愁。

开篇用"香雨飘红换新绿"点明季节——春雨打落残花,绿叶逐渐茂盛,这是典型的晚春景象。"雏鸾怨咽"以幼鸟哀鸣暗喻人心中说不出的惆怅。随后镜头转向一位女子:画栏上的露水像在为她的残妆哭泣,她远望青山时眉头紧蹙,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寂。

诗中巧妙运用双重意象:燕子呢喃本应温馨,却说"劳劳"(辛苦);海天云雾与迷离烟草交织,烘托出迷茫氛围。"东流苦长西日短"用江水东流、夕阳西下的自然现象,暗指美好时光总是短暂。手持酒杯在花前惆怅的画面,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无奈。

后半段转入夜晚场景:细雨轻敲绣幕的静谧中,女子梦见神山,暗示她对超脱现实的渴望。"镜里韶华又一年"是点睛之笔——照镜子时突然惊觉又老一岁,这种体验古今相通。结尾以"鸡鸣破晓"作结,暗示不眠之夜后,新的一天终要开始,带着几分无奈继续生活。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直接说"我很难过",而是用飘落的红英、呜咽的雏鸟、坠落的露珠这些具象事物,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看着春天离开却无能为力"的复杂心绪。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又通过生动画面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