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仙人辞今附于此
梦入云山宫阙幽。
鸑鷟同侣鸳凤流。
桂月竟夜光不收。
世俗扰扰成嚣湫。
醉飞星驭鞭金虬。
八仙浪迹追真游。
龟玉筌蹄二十秋。
摩霄注壑须人求。
觅剑如或笑刻舟。
阳燧非无角绮俦。
元鼎以来虚昆丘。
东井徒劳冠带修。
松餐竹饮度蜃楼。
崧顶坐啸垂直钩。
秪应惭愧刘幽州(知音者无惜留迹)。
鸑鷟同侣鸳凤流。
桂月竟夜光不收。
世俗扰扰成嚣湫。
醉飞星驭鞭金虬。
八仙浪迹追真游。
龟玉筌蹄二十秋。
摩霄注壑须人求。
觅剑如或笑刻舟。
阳燧非无角绮俦。
元鼎以来虚昆丘。
东井徒劳冠带修。
松餐竹饮度蜃楼。
崧顶坐啸垂直钩。
秪应惭愧刘幽州(知音者无惜留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奇幻的梦境之旅,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超脱世俗的意境,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梦境与仙境的交织 诗人梦见自己进入云雾缭绕的仙山宫殿,和神鸟鸑鷟(类似凤凰)、鸳鸯凤凰一起遨游。这里用"桂月竟夜光不收"形容月光洒满夜空,仿佛永远不会消失,营造出仙界永恒美好的氛围。而"世俗扰扰成嚣湫"则形成鲜明对比,说人间吵闹得像一潭浑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
2. 自由的神仙生活 诗中提到醉后驾着星光、骑着金龙飞驰,追随八仙去遨游。这些意象都在表现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龟玉筌蹄二十秋"可能暗示诗人花了很长时间(二十年)像捕鱼工具(筌蹄)一样在人间苦苦追寻,现在终于能"摩霄注壑"——自由地飞向高空或潜入深谷。
3. 求仙的执着与自嘲 "觅剑如或笑刻舟"用了"刻舟求剑"的典故,自嘲像那个在船上刻记号找剑的愚人一样,执着地寻找修仙之道。"阳燧非无角绮俦"说太阳镜(阳燧)虽然能聚光,但终究不是真正的太阳,暗喻修仙之路艰难。
4. 超脱后的境界 最后诗人想象自己在高山之巅(崧顶)静坐垂钓,以松竹为食,穿越海市蜃楼,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结尾"秪应惭愧刘幽州"可能是说比起刘幽州(可能指某位隐士)的修为,自己还差得远,带着谦虚的自省。
核心魅力: 全诗用瑰丽的想象构建了一个逃离现实的梦境,既有"醉飞星驭"的潇洒,也有"刻舟求剑"的自嘲,最终回归到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诗人把神话传说、自然意象和个人感悟巧妙融合,让读者既能感受到仙境的奇幻,又能体会到他对世俗的疏离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王渥
王渥(?-1232)金代文学家。字仲泽,太原(今属山西)人。兴定二年(1218)进士。调管州司侯,不赴。连辟寿州、商州、武胜三帅府经历官,在军中凡十年。正大七年(1230),正大七年出使宋朝,应对敏捷,有中州豪士之称。还入为尚书省掾,充枢密院经历官,权右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