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深厚的情感。
前两句"赤城山去刺桐城,还往都无一月程"是说:赤城山和刺桐城之间距离不远,往返都用不了一个月。这里用具体的地名和行程时间,暗示两人其实相隔并不遥远。
后两句"日日焚香遥稽首,五更河露湿人衣"描绘了一个动人的画面:每天清晨(五更天),作者都会焚香向远方行礼(稽首是古代一种礼节),直到河边的露水打湿了衣裳。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他不是简单地说"我想你",而是用"衣服被露水打湿"这个具体画面,让我们看到他在清晨伫立思念的时长,连衣服湿了都不在意。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明明距离不远,却依然日日思念,说明感情很深 2. 用"焚香""行礼"这些动作,而不是直接抒情 3. 最后用"露水湿衣"这个生活细节,让思念之情变得可见可感
就像现代人可能会说"我每天早晨都会在阳台望着你家的方向发呆,直到晨露打湿了拖鞋",这种用具体生活细节表达感情的方式,古今相通,特别能引起共鸣。
曾会
泉州晋江人,字宗元。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由光禄丞知宣州。真宗大中祥符末,为两浙转运使。丁谓建捍海塘,索民太急,无人敢言,唯会列其状,使罢其役,军民得安。仁宗时,以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