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珪写给朋友景仁和司马光的应酬之作,通过轻松自豪的笔调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职场成就与家风传承。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职场荣耀(前四句):用"华林宴"这个皇帝赐宴的殊荣开篇,自豪地说自己多次担任科举考官("放门生"指录取考生),连续服务三朝皇帝只靠文笔才华,家族更是连续十次科举金榜题名。这些都在炫耀作者在官场的显赫地位。
2. 家族比喻(中间两句):用"蟠桃沾仙露"比喻家族受皇恩眷顾,用"小凤凰冲云霄"比喻子孙前程远大。这两个神话意象把抽象的家族荣耀写得生动耀眼。
3. 教育理念(最后两句):点明全诗核心——诗书传家比金钱更重要。说"教孩子读书终究能立身成才,箱子里的黄金根本看不上",这种轻视钱财重视教育的价值观,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意义。
诗人用赴宴赠诗这种日常场景,巧妙串联起个人成就、家族荣耀和教育理念。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把古代知识分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骨气,用"看不上黄金"这种直白的对比表达出来,既有文人风骨又不失生活气息。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