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

莘野隐于耕,傅岩隐于筑。
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不同古人的隐居方式,赞美了朋友吕季升选择在山谷中清静生活的智慧,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诗中先用四位古人的隐居方式开篇:伊尹在田野耕种,傅说在工地筑墙,嵇康打铁为生,严君平靠占卜度日——虽然方式不同,但都坚持高尚志向。接着描写吕季升在山谷中的隐居生活:他每天读书赏竹,与明月微云作伴,内心纯净如玉,生活简单却充满雅趣。

作者认为吕季升并非不想做官,而是懂得把握时机。诗中用"富贵如草上露水,荣华似风中烛火"的比喻,说明名利都是短暂的。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何时该停下脚步,这样才能避免屈辱。

最后作者自嘲为"小人",说自己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做官,其实更向往吕季升那样种田酿酒、与朋友夜谈的悠闲生活。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传递出"知足常乐"的生活哲理,让人感受到超脱世俗的闲适之美。

李处权

(?—1155)宋徐州丰县人,徙江宁溧阳,字巽伯。李淑曾孙。徽宗宣和间,与陈恬、朱敦儒并以诗名。南渡后曾领三衢。卒年七十余。有《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