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纪功石刻
武宗荒游居豹房,群小窃柄如沸螗。逆濠觊觎神器久,称兵向阙狡且狂。
大江南北俱震动,谁其戡乱余姚王。先生本是道学者,见大敌勇非寻常。
徐邢伍戴尽文吏,指挥一一皆腾骧。誓师樟树决胜算,攻瑕捣穴先南昌。
南昌已下贼胆落,惰归逆击趋鄱阳。前锋文定锐莫当,徐戴夹击两翼张。
须臾伏发湖中央,贼屡却保樵舍傍。掩之纵火焚艅艎,鲸鄱骇窜纷仓皇。
雷霆顷刻驱欃枪,鼋鼍尽徒蛟螭藏。彭蠡之水流汤汤,甲兵净洗凝清光。
呜呼功大乃得谤,噂沓贝锦来貂珰。先生智勇由主静,渊乎器宇何可量。
纶巾翩然九华去,仿佛辟谷留侯良。明年庚辰正月晦,摩崖铭泐山之冈。
大书天子赫斯怒,神武不杀威奋扬。武昭皇灵靖邦国,环辞谟诰相颉颃。
勋猷道德本一贯,知行何苦区低昂。陋儒纷纷訾讲学,如公成就犹雌黄。
蚍蜉撼树何足较,临风一笑增慨慷。读书台前剔藓读,白袷凉袭岩桂香。
燕然山铭尚逊此,直扫月露风云章。擘窠楷正妙结构,俨若冠剑立庙廊。
此山此刻并不朽,风雷呵护森光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朝时期的一次军事胜利,以及胜利后的一系列事件。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故事背景
明朝武宗时期,皇帝频繁出游,朝廷中的一些小人掌握了大权,导致政治动荡。这时,一个叫余姚王(即后来的王阳明)的人站出来平定了叛乱。
主要人物
王阳明:诗中提到的余姚王,实际上就是王阳明,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心学”思想家。
军事胜利
王阳明和他的军队在樟树和南昌等地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利用智慧和勇气,采用先声夺人的策略,最终大获全胜,敌人狼狈而逃。
表彰和争议
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后,皇帝非常满意,特意在山上刻下了石碑来表彰王阳明的功绩。然而,有一些奸臣对王阳明心怀嫉妒,散布谣言,试图抹黑他的形象。
道德与功绩
诗中提到,王阳明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治军有方,没有滥杀无辜,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展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知行合一”。
历史影响
诗词最后提到,王阳明的功绩和道德不仅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表彰,也成为了后来文臣们模仿的典范。他的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后人视为与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相比肩的人物。
文章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王阳明的智慧、勇气和他的道德品质。同时,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事实和对王阳明思想的赞美,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
总结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王阳明功绩的诗篇,更是一首展现了他高尚品格和深远影响的历史诗作。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王阳明这位历史人物的伟大,以及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