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控厌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一作到),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一作到),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开篇两句直接点明庐山跨越古今的雄伟气势——它不仅是浔阳(今九江)的地标,更是历经岁月依然巍峨的传奇。"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用夸张手法,说山势雄壮得仿佛要突破地面,满山翠绿几乎触及天空,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震撼。
中间部分像展开一幅山水长卷:春天湓浦的朦胧烟雨,傍晚星湾的沉静暮色;积雪覆盖的山峰与归巢飞鸟相映成趣;双剑峰峭拔如出鞘利剑,东西二林寺清幽绝尘。特别提到陶渊明(靖节)故居与庾信曾登临的楼阁,将自然景观与历史名人巧妙结合,赋予山水文化厚度。
诗中还藏着许多神奇传说:白莲池与佛教净土关联,龙归洞暗示神秘龙穴,玄鹤、青猿的描写更添仙气。最后"灵汤"(温泉)与"无炎暑"的对比,突出庐山冬暖夏凉的神奇。结尾以"五老峰"拟人化收束,仿佛这座山就是隐士的知音,把归隐山林的向往推向高潮。
全诗就像导游带着读者云游庐山:时而远眺群山轮廓,时而近观泉石细节,时而追忆文人足迹,时而想象神话传说。诗人不仅用眼睛看景,更用心灵感受山魂,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庐山的温度。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