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谷山房

客从山中来,为言山中居。
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
翛然窗几间,中有竹素书。
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
寥寥千古意,问子今何如。
勿学臧与穀,亡羊苦多途。
愿企心斋人,不远复尔初。
归抚庭前柯,应见双凤雏。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诗,描绘了诗人在桐谷山中的居所和心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的开篇“客从山中来,为言山中居”,描绘了客人从山中来,向人讲述山中生活的场景。这立刻让读者进入了诗人创造的意境中,感受到了山中的宁静和生活的和谐。

2. “种树不作琴,清阴常绕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种树,虽然这些树并未被制作成琴,但它们的树荫却常常环绕着诗人的居所,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这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

3. “翛然窗几间,中有竹素书。”这里的“翛然”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悠然自得,而“窗几间”则展示了诗人居所的简单和朴素。房间里有竹制的书籍,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追求。

4. “上窥圣人奥,下抉百氏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理解。他既探索圣人的深奥道理,又研究各种学派的不同观点。这显示了诗人的学识渊博和思想的开阔。

5. “寥寥千古意,问子今何如。”这里诗人似乎在思考千古以来的事情,并问自己现在应该如何。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6. “勿学臧与穀,亡羊苦多途。”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像臧穣和穀丙那样因为丢失了羊而追寻多条路径,暗示要专注、坚定,不要因迷茫而盲目尝试多种方法。

7. “愿企心斋人,不远复尔初。”诗人希望人们能够保持心灵的宁静和纯净,不忘初心,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8. “归抚庭前柯,应见双凤雏。”在诗的结尾,诗人用“双凤雏”作为象征,预示着美好的未来和希望。这也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或他人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和心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知识、历史和未来的理解和期许。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和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