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牧之赴南昌辟某与季野从周饯于松沛佛舍竟酒步月至垂虹亭久之遂别戏作数句送牧之

宛宛白虹贯,曾梯出天半。
乘云来帝旁,立侍玉皇案。
银河径千里,水接天漫漫。
一杯属明月,俯见人影乱。
张公江海客,坐啸白鸥伴。
寥寥如清风,一啸亦可唤(明钞本、四库本作一笑亦可唤)。
明朝驾戎轩,插羽流白汗。
行矣且勿驱,未怪安石缓。
神光射斗南,绚若金碧烂。
出门问何祥,铜章⑴付雷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朋友间送别时写的,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饱含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依依不舍之情。

前六句描绘了壮丽的夜景:弯弯的白虹(可能指月光或桥影)横贯天空,高高的阶梯仿佛通向云端。诗人想象朋友能乘云到天宫,站在玉皇大帝的案前。银河浩瀚,水天相接,展现出一幅辽阔梦幻的画面。

"一杯属明月"四句转为饯别场景:大家举杯对月畅饮,低头看见杯中摇晃的人影。这里用"张公"(可能指被送别的牧之)比喻他像隐士一样与白鸥为伴,气质清雅如风,一个笑容就能让人感到亲切。

后八句写离别和祝福:明天朋友就要骑马远行("插羽"可能指快马加鞭),诗人劝他不必太匆忙,可以像东晋谢安(安石)那样从容。最后用"雷焕得宝剑"的典故(传说雷焕在斗牛星间发现宝剑精气),比喻朋友即将获得官印(铜章),前程如金光般灿烂。

全诗巧妙融合神话想象(玉皇案)、自然意象(虹、银河)和现实场景(饮酒、骑马),既赞美朋友的高洁品格,又对他仕途充满期待,在离愁中透着豪迈之气。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