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夜

刁斗烽烟处处惊,长途来往尽游兵。
那堪冷月寒砧夜,又听西风北雁鸣。
京国几年金阙梦,乡关何处白云情。
愤来按剑辕门坐,愁对旄头斗外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的秋夜景象,充满了悲凉与忧愤的情绪。

前两句写战乱场景:军营的刁斗声和烽火台的狼烟处处可见,让人心惊胆战。漫长的道路上全是来回调动的军队。短短两句话就勾勒出一个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意象表达愁绪:寒冷的月光下,听着捣衣声和西风中大雁的哀鸣,更添凄凉。诗人回忆在京城为官的岁月,如今却像一场梦。望着天上的白云,思念着不知在何处的家乡。这些画面生动表现了战乱中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怀念。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愤怒地按着剑坐在军营门口,忧愁地望着象征战争的旄头星横亘天际。这个结尾既表现了军人的血性,又透露出对战争的无奈。

全诗用"冷月"、"寒砧"、"西风"、"北雁"等典型秋景,配合"烽烟"、"游兵"等战争元素,营造出萧瑟悲壮的氛围。既写实又抒情,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以及军人保家卫国的复杂心情。

张家玉

(1615—1647)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