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 其二

市上少行人,泪洒家家雨。
屈指已数旬,千里无乾土。
重云蔽青天,日光黯不吐。
安得制大裘,手自盖万户。
海大尚可填,天漏讵弗补。
吁嗟庸碌碌,徒云恩难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阴雨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和想要拯救苍生的抱负。

开头四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阴雨灾情图:街上空荡荡没人走动,家家户户都在雨中哭泣。这场雨已经下了几十天,方圆千里的土地都被泡烂了。这里用"泪洒"把雨水拟人化,暗示百姓的绝望。

中间四句转向更深的思考:厚重的乌云遮住了太阳,连阳光都透不出来。诗人突发奇想,希望能做件巨大的皮衣,亲手为千家万户遮雨。这个天真的想象反而凸显出他真挚的为民情怀。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诗人说大海都能填平,难道天漏了就补不上吗?可叹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力有限,只能空谈难以普惠众生。这里用"补天"的典故,暗含想要力挽狂澜却无能为力的矛盾心理。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情感的碰撞:一方面是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另一方面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济世情怀。诗人没有停留在抱怨,而是通过浪漫的想象(制大裘、补天漏)展现了中国文人"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