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梅仙山

先生吏隐寄南昌,千里来寻物外乡。
汲水尚怜春井渫,藏丹犹发夜坛光。
鹤归华表人何在,犬吠云深日自长。
我拟重来访遗迹,手支筇杖少徜徉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题梅仙山》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梅仙山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先生吏隐寄南昌,千里来寻物外乡"点明主题:一位官员放弃仕途,隐居在南昌的梅仙山,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寻找超脱尘世的生活。"吏隐"指做官的人选择隐居,"物外乡"就是超脱世俗的地方。

颔联"汲水尚怜春井渫,藏丹犹发夜坛光"用两个细节描写隐士的生活:他爱惜清澈的春井水,夜晚炼丹时丹炉还发着微光。"渫"指水清澈,暗示隐士高洁的品格;"藏丹"指道家炼丹,表现其追求长生。

颈联"鹤归华表人何在,犬吠云深日自长"笔锋一转:仙鹤飞回华表(象征仙境),但隐士已不在;只有深山中犬吠声和漫长的白日,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尾联"我拟重来访遗迹,手支筇杖少徜徉"是诗人的感慨:他打算拄着竹杖重游故地,在遗迹间慢慢徘徊,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往事的追忆。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春井、夜光、鹤、犬吠等),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既展现了隐士超脱的生活,又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淡淡感伤,读来令人回味。

陈阐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伯通。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知建州,岁饥,境内有竞籴者,县令以为盗,告禀于州。阐以为一日聚至数百人,殆以饥争食者,推验之果然,遂杖而释之,且出粟赈贷,众乃复业。后移知莱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