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雷峰夕照)
磬圆树杪,舟乱柳津,斜阳又满东角。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烟郭。西风影,吹易薄。认满眼、脆红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轮,千载如昨。谁信涌金楼,此际凭阑,人共楚天约。准拟换樽陪月,缯空卷尘幕。飞鸿倦,低未泊。斗倒指、数来还错。笑声里,立尽黄昏,刚道秋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杭州雷峰塔的黄昏景色,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词以景入情,画面感极强。
上片(前八句)像一组电影镜头: - 开篇用三个特写:寺庙的圆磬挂在树梢,小船在柳树掩映的渡口穿梭,夕阳把东边的角落染成金色。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宁静而略带惆怅的黄昏氛围。 - "暮情堪剪"这个比喻很妙,把抽象的愁绪比作能剪裁的实物,说这份暮色中的愁绪可以平分给整个烟雾笼罩的城郭。 - 西风一吹,树影变淡,满眼都是飘落的红叶。这里用"脆红"形容落叶,既写颜色又写状态,仿佛能听到落叶脆响的声音。 - 最后聚焦到雷峰塔,说只有这座像金色法轮般的古塔,历经千年依然如故。这里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
下片(后八句)转入抒情: - 诗人站在涌金楼上远眺,说此刻与远方的人(可能指友人或恋人)共赏这片楚天暮色。"约"字透露出思念。 - 准备换酒赏月,却发现丝织的帷幕卷着灰尘,暗示期待落空。"缯空"二字用得巧妙,既写实景又暗指心意成空。 - 看着疲倦的鸿雁低飞却不栖息,诗人屈指数着归期却总是算错,这些细节生动表现了焦灼的等待。 - 结尾最耐人寻味:在笑声中站到黄昏尽头,却硬说"秋天真讨厌"。这种口是心非的写法,比直接说"我很惆怅"更有感染力,把强颜欢笑的复杂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1. 画面与情感自然交融,每个景物都带着情绪温度 2. 用日常细节表达深刻感受(如数手指算日子) 3. 结尾的反语手法,让惆怅之情更有余味 4. "塔起金轮"的永恒与"脆红先落"的短暂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人生感慨
就像用黄昏的光影作画,既画出雷峰塔的金色轮廓,也画出人心中的微波涟漪。
张矩
润州人,字方叔,号芸窗。理宗淳祐中为句容令。宝祐中历江东制置司参议、机宜文字,转参议官。有《芸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