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楼望怀先贤李于鳞

平陵萧瑟不胜情,落日登楼郁思生。
远树澹含千嶂雨,春阴轻散万家城。
曲终白雪今无色,人去青山尚有名。
三十游齐吾愧晚,从谁染翰一纵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登楼远眺时,怀念先贤李于鳞的复杂情感。全诗通过萧瑟的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交织,传递出一种怅惘与敬仰之情。

首联"平陵萧瑟不胜情,落日登楼郁思生"直接点明场景和心境——荒凉的平陵景色让人情绪低落,夕阳下登楼更勾起忧郁的思绪。这里用"萧瑟"和"落日"两个意象,奠定了全诗苍凉的基调。

颔联"远树澹含千嶂雨,春阴轻散万家城"是精妙的写景:远处的树木还带着山雨的水汽,春天的阴云正渐渐从城市上空散去。这两句把雨后初晴的朦胧美感写得十分生动,"澹含"和"轻散"用词精准,让画面充满流动感。

颈联"曲终白雪今无色,人去青山尚有名"转入怀古主题:先贤创作的《白雪》曲已成绝响,但人虽逝去,他的名声仍如青山长存。这里用"白雪"代指先贤的作品,用"青山"象征不朽的名声,形成巧妙对比。

尾联"三十游齐吾愧晚,从谁染翰一纵横"是作者的感慨:三十岁才来齐地游历,自觉太晚,如今该向谁学习才能像先贤那样挥毫泼墨、纵横文坛呢?这既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也流露出对自己文学追求的期许。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眼前景、胸中情与历史感完美融合。雨后的朦胧景色成为怀古的天然背景,而怀念先贤的思绪又让眼前的景物更显厚重。诗中"澹含""轻散"等词语的运用,让静态的景物有了动态的美感,而"白雪""青山"的比喻则让抽象的名声变得具体可感。这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