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朋友久别重逢时的复杂心情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前两句"清游已恨期年别,胜处能消一日情"说的是:我们曾经一起游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一年了,现在终于重逢在这风景优美的地方,一天的相聚就能化解这一年来的思念之情。这里用"清游"指代过去愉快的同游经历,"胜处"则指眼前的美景。
后两句"莫对浮山无好语,相逢草木有佳声"更有意思:诗人劝朋友不要因为心情不好就对眼前的浮山说丧气话,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倾听,连山间的草木都在发出悦耳的声音。这里的"浮山"可能实指,也可能象征人生起伏。诗人是在说:即使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心态,就能发现处处都有美好。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把一年的思念和一天的欢聚形成强烈对比
2. 用拟人手法让草木"发声",赋予自然以灵性
3. 在劝慰朋友时不着痕迹,通过景物描写传递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人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既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又暗含了处世哲学:生活中永远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心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