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霰(戊午腊月初七夜作)
岭外冬不雪,腊月常春和。
今年苦风雨,霁少阴恒多。
仲冬弦望来,积潦如江河。
大风起昨夜,海水增寒波。
吹天似吹纸,漭荡飞尘沙。
细雨不到地,冻结成霜华。
飘洒自将午,霏霏漫山阿。
向晚复成霰,杂雨来愈繁。
萧疏动林薄,淅沥声有加。
如珠飘玉盘,如风激清池。
幽人感异候,雪水思烹茶。
襭衽下庭阶,仰接造化施。
儿童助我喜,竞集擎枯荷。
顷刻霰盈手,倾盘堆素砂。
呼儿活炉火,呵手量露芽。
虽便茗碗乐,转觉忧心赊。
常恐被不足,敢惜寒夜徂。
寓目怆中怀,浩然发长嗟。
雨霰苦未息,举火仍几家。
纵为来年瑞,当此饥寒何。
今年苦风雨,霁少阴恒多。
仲冬弦望来,积潦如江河。
大风起昨夜,海水增寒波。
吹天似吹纸,漭荡飞尘沙。
细雨不到地,冻结成霜华。
飘洒自将午,霏霏漫山阿。
向晚复成霰,杂雨来愈繁。
萧疏动林薄,淅沥声有加。
如珠飘玉盘,如风激清池。
幽人感异候,雪水思烹茶。
襭衽下庭阶,仰接造化施。
儿童助我喜,竞集擎枯荷。
顷刻霰盈手,倾盘堆素砂。
呼儿活炉火,呵手量露芽。
虽便茗碗乐,转觉忧心赊。
常恐被不足,敢惜寒夜徂。
寓目怆中怀,浩然发长嗟。
雨霰苦未息,举火仍几家。
纵为来年瑞,当此饥寒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异常寒冷的岭南地区,以及当地百姓在严寒中的生活困境。
诗人首先说岭南地区冬天通常不下雪,腊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暖和。但今年却特别反常,风雨不断,晴天少阴天多。到了农历十一月(仲冬),积水多得像江河一样。昨夜又刮起大风,海水变得更加寒冷。
接着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天气:大风像吹纸一样吹动天空,沙尘漫天飞舞;细雨还没落到地面就冻成了霜花。从中午开始飘雪,傍晚又下起了冰粒(霰),夹杂着雨水越下越大。树林里传来淅淅沥沥的声音,像珍珠落在玉盘上,又像清风吹过池塘。
面对这样异常的天气,诗人想煮茶取暖。他提起衣襟走下台阶,感受大自然的造化。孩子们也很兴奋,拿着枯荷叶来接冰粒。不一会儿就接满了一盘像白砂一样的冰粒。
诗人叫孩子生火煮茶,虽然喝茶让人快乐,但心里却很忧愁。他担心百姓们被子不够厚,怎么熬过这寒冷的夜晚。看着窗外不停的雨雪,想到现在还有几家人能生得起火呢?就算这场雪预示着来年是个好年景,但眼前百姓们饥寒交迫的困境又该怎么办呢?
整首诗通过描写反常的寒冷天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他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反衬出民生艰难,在个人煮茶赏雪的雅趣中,流露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