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兄韶
菀菀庭际阴,炜炜松下花。
松姿固自持,花艳终可嗟。
徒令益幽思,于是感年华。
年华从何逝,长见白日斜。
君子抱古道,屏居河水涯。
累月莫予遘,人生终几何。
脂彼檀木车,秣此黎眉騧。
所愿忧怀写,无论途路赊。
松姿固自持,花艳终可嗟。
徒令益幽思,于是感年华。
年华从何逝,长见白日斜。
君子抱古道,屏居河水涯。
累月莫予遘,人生终几何。
脂彼檀木车,秣此黎眉騧。
所愿忧怀写,无论途路赊。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坚守和对知音难觅的惆怅。
前四句通过庭院里的松树和花朵形成对比:松树始终挺拔坚韧,而花朵虽然艳丽却终会凋谢。这里用松树象征坚贞的品格,用花朵比喻短暂的美好,暗示人生中浮华易逝,唯有品格能长久保持。
接下来诗人直抒胸臆:这些景象让人陷入沉思,感叹时光飞逝。望着西沉的太阳,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岁月无情。这里"白日斜"的意象生动地传递出对生命有限的焦虑。
后八句转向对友人的思念。"君子"指诗人的兄长,他坚守古道(传统美德),隐居在河边。诗人感叹已经多月未见,人生短暂,能相聚的时光本就不多。最后四句用准备马车(檀木车)、喂饱骏马(黎眉騧)的细节,表达迫切想要与兄长相见、倾诉忧思的心情,强调无论路途多远都要相见的决心。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通过日常所见引发深刻思考。诗人没有直接说"人生短暂,珍惜情谊",而是用松花对比、夕阳景象、备马远行等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情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