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裘痛怀先祖

冷雪凝阶二月初,羊裘补得胜华裾。
风霜记否当年苦,典尽春袍送读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通过补棉袄的细节传递出对祖父的深切怀念。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呈现画面:二月的积雪未化,台阶冰冷刺骨,诗人缝补着破旧的羊皮袄,却觉得它比华丽的衣服更珍贵。这里"胜华裾"的对比,暗示了物质虽贫乏但精神富足。

后两句转入回忆:祖父当年在风雪中典当春衣供"我"读书的往事。"风霜"既指自然严寒,也暗喻生活艰辛。一个"记否"的轻声询问,包含着对祖父付出的无限感恩。最后"典尽春袍"这个细节最打动人——宁可自己挨冻也要让孩子读书,展现了中国式家长最朴实的爱。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补裘""典袍"这些生活片段,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跨越时空的亲情温暖。旧棉袄成为记忆的载体,承载着艰苦奋斗的家风与代代相传的期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