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使者完成使命后回朝面见皇帝的场景,充满对皇恩的感激和对宫廷生活的赞美。
前两句"归来朝帝□,忽逢钧天响"写使者回朝时突然听到天宫般的音乐("钧天响"代指宫廷雅乐),暗示皇帝用最高规格的礼仪迎接他,让他受宠若惊。这里用"忽逢"二字生动表现出意外惊喜的感觉。
后两句"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运用对比手法:使者原本以为在浐水(长安附近)游玩已经很好,但皇帝给予的恩宠(用"汾川"这个更盛大的典故代指)远超预期。"悬知"(原以为)和"绝胜"(完全胜过)形成强烈反差,突出皇恩浩荡。
全诗通过"天宫音乐"和"超越预期的赏赐"两个意象,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既表现了宫廷的尊贵气象,又传达出臣子对君王的崇敬之情。最妙的是始终用具体景物(水游、音乐)来表达抽象的政治恩遇,让读者能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双全,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721年(开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赠扬州大都督,赐谥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