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游平山庵客怀豁然用前韵呈周济川叶诚中

一庵潇洒何年构,半近青山半近原。
群木丛中留古冢,小轩明处见孤村。
灶烧落叶茶烟湿,门掩苍云竹日昏。
羡尔主宾无个事,晚凉堂上注芳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平山庵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田园画卷。

首联"一庵潇洒何年构,半近青山半近原"点出平山庵的位置和环境。这座庵堂不知建于何年,但位置极佳,一边靠着青山,一边挨着平原,显得清幽脱俗。用"潇洒"形容庵堂,赋予建筑以人的气质。

颔联"群木丛中留古冢,小轩明处见孤村"写庵堂周围的景致。在茂密的树林中隐约可见古老的坟墓,从小轩明亮的窗口望去,能看见远处的孤村。这一联通过"古冢"和"孤村"的意象,营造出古朴寂寥的氛围。

颈联"灶烧落叶茶烟湿,门掩苍云竹日昏"转入对庵内生活的描写。用落叶煮茶,茶烟袅袅;庵门半掩,苍茫的云色和竹影让日光都显得昏暗。这两句通过"落叶茶烟"和"苍云竹日"的意象组合,描绘出庵中清雅闲适的生活场景。

尾联"羡尔主宾无个事,晚凉堂上注芳尊"表达作者的羡慕之情。庵中的主人和宾客悠闲无事,在晚凉时分于堂上品酒。一个"羡"字道出了作者对这种远离尘嚣、自在生活的向往。

全诗以平山庵为中心,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层层展开描写。通过青山、古冢、孤村、落叶、茶烟、苍云、竹影等意象,营造出清幽淡远的意境。最后以羡慕之情作结,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潇洒"、"无个事"等用语平实自然,却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惬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