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会诗

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
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⑴。

现代解析

这首《彭城会诗》虽然短小,但充满豪迈的战斗气息和胜利的喜悦,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

前两句"先荡临淄秽,却清河洛尘"
像大扫除一样,诗人用"荡秽""清尘"比喻军队接连打了胜仗——先在临淄(今山东)击溃敌人,又转战河洛(洛阳一带)扫清残敌。两个动词"荡""清"干净利落,能让人联想到战场尘土飞扬中势如破竹的攻势。

后两句"华阳有逸骥,桃林无伏轮"
这里用战马和战车来暗喻军队实力:
1. "华阳逸骥"——华阳的骏马依然精力充沛,说明我军战斗力旺盛;
2. "桃林无伏轮"——桃林(古战场)再也看不到埋伏的战车车轮,暗示敌人已被彻底消灭。这种侧面描写比直接说"我们赢了"更生动有趣。

全诗就像一组快节奏的战争镜头:前两句是横扫千军的进攻画面,后两句是战后清点胜利果实的特写。最妙的是通篇没直接写人,但通过战马、车轮、尘土这些战场元素,反而更能让人感受到将士们的骁勇善战。就像现代战争电影里用折断的军旗、空荡的阵地来表现胜利,这种含蓄的写法反而更有力量。

0